2022年上半年分部小班 表演

2022-03-14    兰州大学幼儿园

活动计划

 

一、特色班目标

(一)让幼儿学会按意愿选择并扮演角色,培养幼儿对表演的兴趣。

(二)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有关作品的中心思想、主要情节和角色特征。

(三)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习倾听别人的谈话,学习大胆、清楚地用普通话表达思想。

(四)培养幼儿与同伴共同表演的兴趣,通过游戏学会与同伴友好的相处。

(五)在教师的提示下,学习按情节和人物对话及动作表演游戏。

(六)学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二、班况分析

我班幼儿基本能按照故事内容进行游戏,但对于创编角色,添加游戏内容大多幼儿仍处于无知阶段,只有个别幼儿会稍做创编。

三、实施阶段及活动内容

剧本一:《三只蝴蝶》

(一)游戏目标:

1.通过表演,培养幼儿对表演游戏产生兴趣。

2.通过参与表演,让幼儿学习初步分配角色,选择角色,增强幼儿的独立能力。

3.通过表演,帮助幼儿学习倾听别人谈话,大胆的表达。

4.熟悉作品三只蝴蝶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5.幼儿与同伴相亲相爱地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了解故事三只蝴蝶,熟悉故事人物形象。

2.物质准备:三只蝴蝶、三朵花、云、太阳头饰。

第一次指导:

1.请幼儿第一次观看班中老师表演《三只蝴蝶》。

2.看后请幼儿简单讲述故事情节、人物。

3.再次观看哥哥姐姐表演,对故事进一步熟悉。

4.提问:故事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都有些谁?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头饰,巩固幼儿对人物的熟悉,引起幼儿带上头饰表演的兴趣。

6.初次分组全班集体表演。

第二次指导:

1.出示头饰、道具,引起幼儿对表演的兴趣。

2.集体分组表演,复习上次表演情况。

3.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让幼儿初步了解表演程序。

4.教师指导分配表演角色,其余幼儿根据意愿自由选择游戏区。

5.教师重点表演区,巡回指导其他各区活动。

6.游戏结束,根据游戏情况进行总结。

第三次指导:

1.针对本班幼儿角色容易混淆情况,再次强调,帮助幼儿们共同提升。

2.将本班分成几组,共同表演,加强幼儿对语言的熟悉,提高幼儿语言的连贯性、生动性。

幼儿根据意愿自选游戏,教师重点指导表演游戏区:①在角色的分配上,进行协商指导。②在表演方位上,帮助幼儿安排合适的位置。③请能力强的个别幼儿共同指导其余幼儿的语言音量、生动性、连贯性。

(三)结束:

教师指导幼儿快速、有规律的收拾玩具。

第四次指导:

1.请一组能力好的幼儿表演。

2.提出要求:能与同伴友好协商。

3.幼儿按意愿选择场地,协商角色。

4.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协商角色的情况。

5.游戏小结。

剧本二:《小蝌蚪找妈妈》

一、游戏目标

1.继续学习按意愿选择并扮演角色,感受与同伴共同表演的乐趣。

2.在游戏中能在老师引导下较完整地按情节和人物对话及动作表演游戏。

二、游戏准备

故事中出现的小动物(乌龟、鲤鱼、金鱼)头饰等,海里的珊瑚道具。

第一次指导:

1.请大班的小朋友情景表演故事,幼儿认真观看。

2.幼儿观看完表演,让个别幼儿复述故事内容。

3.教师出示头饰、道具,介绍游戏场景,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4.提出游戏的要求:能区分《小蝌蚪找妈妈》中各小动物的音色、语调。

5.幼儿按照意愿选择场地,扮演角色。

6.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表现角色特征的情况。

7.评价:表扬能用不同的音色表现角色特征的幼儿。

第二次指导:

1.请一组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明确角色的出场顺序。

2.提示表演要求:用不同音色、语调、动作表现角色特征。

3.幼儿按照意愿选择头饰,教师帮助幼儿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4.教师参与游戏,鼓励能力弱的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5.教师评价:表扬能用不同语调、音色、动作表现角色特征的幼儿。

第三次指导:

1.针对上次表演时,幼儿出现的情况,针对问题提出新的要求。

2.提出表演新要求:按顺序先后出场。

3.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扮演角色,教师引导幼儿分配角色。

4.教师参与游戏,着重引导幼儿按顺序先后出场。

5.评价:表扬能按顺序先后出场表演的幼儿。

第四次指导:

1.教师示范游戏的基本规则。

2.提出要求:与同伴友好游戏。

3.教师参与游戏,重点指导幼儿较完整地进行表演。

4.现场评议,并表扬能与同伴友好游戏的幼儿。

三、具体分工:

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工作分工:

主持旁白:刘平;

对白:武春燕;

舞蹈编排:王蕊;

摄像拍照:武春燕;

音乐播放:刘晓敏;

舞台布置:刘平、刘晓敏、王蕊、武春燕